六、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
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 关爱特殊群体, 完善管理制度,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 外语课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优化德育队伍结构。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
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 语文、历史、地理等课要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积极开展心理辅导。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请认真贯彻落实,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创新学生课后服务途径, 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文化建设,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践行每一项要求。
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课程思想内涵。
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扫一扫分享本页 ,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要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及办学特色,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 发挥学生会作用。
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
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四)实践育人 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优势,要广泛开展与学生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要组织力量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
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
奏唱国歌, 利用体育科研院所、心理服务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等开展健康教育,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经费年度预算, 开展校园节(会)活动。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做好学生成长记录,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 三、德育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并将其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价的重要依据,鼓励结合实际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